晚自习早已经开始,一个看起来有点严肃的老头——历史老师正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课。
当沙志猫着腰悄悄溜进去的时候,身材高大的历史老师正转过身去,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出着叽叽喳喳的声音,完全没有现一个学生正偷偷地从外面溜进去。
高三开学后,历史课的内容是重新学习以前的教材,包括初一、初二的《中国历史》以及高一的《世界历史》,一共六本。
历史老师已经做了多年的高三老师,六本历史教材熟得不能再熟,历史的脉络与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张嘴就来,讲课根本不用书。每堂历史课,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在讲,从来不会停也不需要停。
因为学生们已学过一遍,历史老师的计划是用三个月时间快过一遍再分专题讲解,所以一节课可以讲好几章,课堂上学生们的教材有时翻得哗哗响。
当沙志坐下去的时候,历史老师侧过身来指着黑板上刚画好的一幅图说:“我们当这是白衣江,上下两条线是两岸的大堤,中间像茄子一样斜着伸向对岸的是矶头。
“平时你们在大堤边看到大堤向江中伸出的一小段,像子堤的起始点一样的东西,正是这矶头的残留物。
“矶头本身是向江中延伸过去的,后来因为政府大力整修水利,老百姓将那些伸向江中的矶头全部挖掉了,只在很少的地方保留了与大堤连在一起的部分,绝大部分地方已经完全看不出矶头曾经存在的痕迹。
“矶头,是过去的老百姓为保一乡平安而修筑的。洪水凶猛,但过去限于技术限于人力条件,大堤很难保证不被冲坏,于是一些聪明的人想到了修矶头的办法。”
历史老师拿着粉笔在白衣江中又画了几个茄子,“他们在一些自认为是比较薄弱的地方,用泥土、石头顺着江流的方向修矶头,减缓洪水对大堤冲击。
“应该说,矶头是我们湖区人民老祖宗的一项伟大明创造,是老百姓集体智慧的体现。但是总有一些人动歪脑筋。
“大家知道,我们这里过去都是一个个的垸子,垸子里的土地大部分是一些地主所有,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大修矶头,希望当洪水来时将洪水引向对岸,保住自己的垸子。”
历史老师画了个箭头表示水流的方向,手指着一处矶头说,“在这里河道变窄,当洪水来的时候,对两边的大堤都是严峻的考验。这里因为有矶头保护,这边的大堤相对而言会比较安全,而对面因为没有矶头保护,那一段大堤如果不是特别坚固的话,很可能保不住。
“于是,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因为一个矶头的缘故,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你见对岸修矶头,你就会在他上游一点的地方修;对岸的人见你在上游修,他会在更上游的地方修。双方不可能等着洪水来冲毁自己这边的大堤,毁掉自己的垸子,都开始大修矶头。
“他修你也修,你修他再修,他修你再修,于是,河道中到处是矶头。历史上,尤其是当政治动荡政府管理出问题的时候,白衣江两岸经常决堤,乱修矶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河道不畅,河道变窄,洪水来时,受苦受难的还是两岸的老百姓。。。。。。”
历史老师口若悬河,手下画出的矶头示意图虽然不怎么样,但沙志一看就明白。
他自小生长在白衣江边,对矶头并不陌生,但并不知道来历,也不明白大堤边为什么会有一些向江中突出的可以玩耍的地方。
历史老师一番解说,他倒是明白了,但不知道历史老师为什么突然在讲一个似乎是地理课的问题。瞟了一眼章子强,但章子强抬头用心听着,跟着又瞟了一眼郭家宝,但郭家宝也在认真听着,只好收回目光继续听。
历史老师说:“既然讲到了矶头,我再讲讲长江中的矶头。采石矶、燕子矶、城陵矶,那些是天然的矶头,应该说都是石头山,其中最出名的是采石矶。采石矶位于ah省马鞍山的长江南岸,据传诗仙李白因为酒醉后到水中捉月,最后魂归天外死在那里,留下了一个唯美的传说。
“历史上那里曾经生过很多大战,最为出名的是南宋虞允文以少胜多战胜金国的完颜亮,以一万多人的部队打败十多万部队;还有北宋灭南唐、元末常遇春大战元军等战事,大战一场接一场,把我们这矶头的‘矶’字也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
“但有点可惜,我们这里的‘矶’好像都没有名字,如果有一个‘采石’一样的名字,说不定也能流传千古。。。。。。”
沙志听到这里,猜测一定是有人向历史老师询问“矶”的来历,历史老师心中一高兴,洋洋洒洒收不住了。
沙志本来对历史、地理都很有兴趣,而且穆城镇外江边也有残留的矶头,在历史老师的带动下很快就融入了节奏,大脑开始随着历史老师的声音起伏而起伏。
第一节晚自习结束后,沙志的心情已经平复下来,站起来准备随李心刚、郭家宝出去。当走到课桌旁时却突然现项得力的课桌上有一本厚厚的书,厚厚的书上面再摞放着本语文教材。
厚厚的书——肯定是课外书!
凭长相凭外貌,沙志一眼就已经判断出,一定不是教材。
学校的那几本教材,沙志再熟悉不过了。同学们很少有课外书,课外辅导书更是没有。
虽然校外长街上有武侠小说出租,但一本书一天的租金比两顿饭的菜钱还贵,而文科班的学生又太穷,武侠小说很少在文科班出现。
当成心俊租来的一本武侠小说被死胖子现并没收后,他哼了好几天才从死胖子那里要回来,自此武侠小说再没有在班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