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在来之前也是想过这个问题的,就道:“我希望能在印书馆周围伪造一场事故,让印书馆暂时封馆修缮,里面的书能搬走多少就搬走多少,尽可能保存,但此事一定要保密,否则若是被日本人现,就功亏一篑了。”
这场事故得够大,印书馆也要相当程度的受损,张元济才会考虑闭馆修缮的问题,但是事情又不能闹得太大,不然偷书计划就无法实施。
闻言:“等月底的事情一过,再将来龙去脉告知张老先生,自此林先生您就是民族之功臣,必然要名垂青史,而我表舅公经此一事,肯定也会听劝,将书籍分批运输保护。”
他记得当年战争爆,故宫文物也采取了分批运送南下的办法,从北京千里迢迢,一路抵达上海、南京,后来战争规模扩大,又赶紧运往四川,而这几次辗转,最后竟然没有一件损毁遗失,堪称奇迹。
“国家灭亡以后,有复国之日;中华文化一断,永无补救之举。”闻言起身,朝林桂生深深弯腰,“我实在无计可施,只能拜托先生了。”
国家灭亡以后,有复国之日;中华文化一断,永无补救之举。
林桂生在心中默默咀嚼闻言的话,原本坐在沙上的身体,也跟着缓缓站起。
“你可真会给我出难题。”她叹了口气。“早知道就不该让你上门。”
作者有话说:
ps1,国家灭亡以后,有复国之日;中华文化一断,永无补救之举。这句话不是闻言原创,是他引用的。
ps2,历史上的故宫文物南迁,除了有故宫工作人员的护送之外,还有从当地军阀,到当地老百姓的参与,哪怕路过不识字的村子,村民们听说这些宝物的来历和为什么需要护送,都毫无怨言地帮忙,所以才能如此顺利,所以林桂生会动容和答应,是不奇怪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骨子里,向来不缺这点保护文脉的民族共性。
第18章
林桂生的确是退隐了,现在也的确是普通人一个。
但她还有旧日的人脉在。
前夫黄金荣肯定是不可能去找了,但她昔日小弟,如今也成了大佬。
事不宜迟,夜长梦多,林桂生当即就打电话,把“小杜”喊过来。
“小杜是我一手提拔的,我对他有知遇之恩,此事虽然机密,但也只能交给他去做,我是最放心的。”她对闻言如是道。
闻言点点头,他虽然心里有所猜测,知道那“小杜”可能是谁,但当半小时后,对方果真因为林桂生一个电话,就亲自赶过来时,闻言仍旧有种不真实感。
这就是历史上那个鼎鼎大名的青帮大佬,尽管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也绝对不是个善茬,但眼下最有可能帮助闻言的,也只有他。
“阿姐,你没事吧?!”
林桂生口中的小杜,其实应该是老杜,他上下打量林桂生,见她安然无恙,方才松一口气,转而审视闻言。
鹰隼豺狼般的目光让闻言心头一突,下意识移开眼神,不是因为自己做了亏心事,而是在这种过于咄咄逼人的逼视下,普通人很难不避其锋芒。
“这位是?”
林桂生:“吴市长家的小孩子,也是因为他,我才给你打电话的。”
老杜很疑惑,林桂生自从变故退隐之后,别说吴市长,就连老蒋估计都请不动她,却居然能有人上门,还是个年轻人。
“阿姐,你电话里语焉不详,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这大半夜的找我来,到底是……”
“这事很重要,电话里不方便讲,所以才找你来。”
林桂生朝闻言点点头:“你将事情再说一遍吧。”
闻言经过刚才的交谈,已经从最开始病急乱投医,到现在比较镇定的状态,他同样隐去消息来源,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下,包括今晚更早前,日本人过来找张元济说话,希望将印书馆的书拿去日本参展这件事。
“我看当时那日本人被拒绝之后,比羞恼更多的,是一种傲慢,仿佛我表舅公拒绝的是一份无上荣誉,过了这村就没那店。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那个浅井遂也早就知道这个轰炸计划,希望抢先将这些书运送出去,等到印书馆成了一片废墟,那些书也就回不来了,顺理成章成为日本文物。”
老杜的表情,随着闻言说的话,越来越严肃,眉毛也拧得越来越紧。
“你的消息来源,真不能说吗?”
他也问了一个跟林桂生一模一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