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神秘小说网>穿越之勋贵世家书评 > 第127页(第1页)

第127页(第1页)

徐氏也没有逗笑,倒是面色转正道:“弟妹是辛苦了,今儿早上的事,我已经听说了,弟妹昨晚必定是思虑的多了,午后才补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刑家之事,总是我往日治家太宽宥的缘故,才纵得他们在外胡作非为,嫂子在这里谢过弟妹的一番整顿之言了。”说着,亦是托着思伽的手要行屈礼。

想来,苍擎院的警示之言,已经传遍整个韩府,以刑家做例,多少有点威慑。思伽可不敢当徐氏这个谢字,忙搀起来道:“嫂子怎么一家人说两家话,我既然暂时接管了家务,做一天,只尽一天的心力而已,我正经可没有照管过这么大的家业,年轻不经事,恐不压众,往日在家当惯了姑娘,又有些左性,错办了事,得罪了人,我也是不知道的,将来,这家被我闹个马仰人翻,还要大嫂描补描补。”

“弟妹一颗公心,为韩家长远计,嫂子汗颜。”徐氏苦涩笑道:“若说刑家,这些年来,办的事,多有不妥之处,我也知道一二,只想着,总归是一家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纵了他们的言行,才养大了他们的心性,到外头给韩家招祸去了。如今韩家正烈火烹油的,有多少人盯着,过几个月公爹功成还朝,封赏之时,让御史告韩家一个‘纵奴为恶,逼良为奴为妾’的罪名,多少要落了面子。”

思伽不疾不徐,推心置腹的道:“嫂子要管着公府一大家子,有多不容易,弟妹现在坐在这个位置,也是深有感触。嫂子知道刑嫁不妥,可是打老鼠忌着玉瓶儿,怕伤了他们的体面。”思伽手上比出了一个‘三’字:“总归是对韩家有功的,大嫂是大度,一些子小盈小利,相让与她们,也是不值什么。分寸二字,甚难拿捏,人心二字,世间最难掌控,一时错眼,他们就野了,也是非人力可测准之事。”

白氏说刑家精心办差,倒是精心呢,管着胭脂水粉这个肥缺,也不知给三房捞了多少银子,同汪氏拿韩家的东西贴补娘家一样,只要数量不是太多,动静不是太大,大房是默许的,总也没有几个钱,说白点,花钱买和谐。归根溯源,都看在三房,四房出过大力,挣得爵位,却没享大头的份上。

这就好比,一群兄弟打江山,江山打下来了,皇位只有一个,只能一个人坐上去,余下的都是臣,自古君臣,共患难易,同享乐难。多少开国皇帝,到最后都大杀功臣,也不仅仅是因为狡兔死走狗烹,鸟兽尽良弓藏,而是因为有些功臣们,从来都没有调整好心态,不知道,那个位置一旦坐上去,原来的人,就不是兄弟,而是君王,行事之间恣意妄为,还摆摆手说:兄弟,别和我计较,想当年这打江山的时候……巴拉巴拉的。

韩家类似如此呀,信国公的爵位是一代亲兄弟打下来的,兄弟们还为此只剩下遗孀弱子,爵位还不似皇位,已经到了权利的至高点,只要心过去了,许多事情可以无所顾忌,谁又能奈何一二。所谓功臣之后,韩家却是必须优待三房,四房的,不能落下个刻薄寡恩的印象。

徐氏不敢动手修理三房,四房,的确是有难处,韩家长房嫡脉要是动手了,别人就会想:妈呀,你都大块吃肉了,还不准别人多喝口汤呀。这件事情,思伽出手敲打,所承当的反弹,比徐氏出手要小得多,毕竟,韩昭旭作为庶枝,也只有喝汤的份呀。

同时,徐氏一房,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在古代宗族社会,一家一户是很难光耀门庭的,就如沈家,沈葳如此卓越,依然有仰仗沈节,沈茁帮扶的地方。军队,是最论拳头谁软谁硬的地方,勋贵之家,要是在军中没有实力,就只是一个空架子,只有衰亡的命运。大爷韩昭曦这样的,是注定要兄弟们帮着抬轿的,只依靠韩昭旭一人,风险太大,昭字一辈,其他的爷们儿,能扶持几个,就扶持几个,这样韩昭曦才安全,韩家代代人才辈出,才是世代兴旺的根本。

徐氏喝干了第一杯茶,也不让丫鬟动手,自己拿过长嘴蝙蝠纹的铜壶,续了第二道,茶叶翻卷,茶水清香,醇厚澈然。徐氏大方而笑:“弟妹心怀傥荡,如这茶一样,越品越有味道。我总还是一叶障目,落了下乘。这十年来,公爹连着两次,辞了一等公爵之位,便是只想守着韩家如今的基业,我治家,是宽和过了,长此以往,必定埋下祸根。”

韩家就是只满足二等公之位,故意留着赏赐的余地,一个权臣,要是赏无可赏,那离君王的忌惮也不远了。自古创业难,守业易难,韩家作为后来居上的勋贵一流,社会地位上去了,依附在韩家周围的一层层亲眷,仆役,难免有更不上节奏的时候,被权势富贵迷花了眼,乱了心志。汪家,几十年世袭的卫指挥使,早不倒卖军粮,晚不倒卖军粮,就在韩家封公不久开始倒卖军粮,还不是想仗着公府的势。刑家亦是如此才会妄为,韩家嫡系的权势,富贵已足,当务之急,就是要约束门下的言行。

“大嫂无需自我苛责,这世间的事,难得两全,只要回首无悔,行至何出,看到何处便可了。”思伽并不介意的道。

☆、皮影

北辽是大梁人习惯的叫法,人家正经的国号是‘辽’,从前朝起,建国超过一百年了,以契丹族为主体,还包括了汉族,党项族,蒙古族,回族,乌克兰族等等十几个民族,最高统治者一直称汗,在当今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上过帝号,并企图大举南侵大梁,争夺领土,才引发了元兴二年,皇上御驾亲征的战争,打仗吗,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谁也没有占到好处,不过,从辽取消了帝号可以看出,是大梁的赢面大一点。

北辽可不像东北角上的朝鲜一样,是大梁的属国,需要想大梁称臣纳贡的,除了没有帝号以外,完全是独立的国家,和大梁往年,也是有极少的贸易往来,就是贸易的种类,数量,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和限制。今年,从春天起,辽地就开始闹大规模的灾荒,大梁这里就收到了情报,未雨绸缪,派遣了几万大军陈兵北地,宣扬国威。

朝廷大军对外严守着整条北境,北辽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国家,还真有几个靠近大梁的部落寻机南下抢夺地方,被地方军和京卫军联合打了回去。对内,依着往年的条约,限制着贸易的数量和种类。以韩昭旭为指挥的三千腾骧卫精锐主力军在各地卫所的支持下,横扫了从辽东到陕西一线的匪患,斩伙,收编,这样的捷报频频传回京城。这一招,一来,大梁北方的匪患的确是严重到了祸乱地方的地步,需要清肃,二来,也是杜绝了大梁向北辽的走私活动。入冬第一个月,北辽就撑不住了,提出派使节入燕京,不是求和,只是边境发生了几次小摩擦,又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不能叫求和,是求援。想用马匹,精铁石多换大梁的粮食,盐和茶叶。说实在的,大梁还真缺马,全国各地的卫所,马匹配置都快不齐备了,还有北辽出产的精铁石,锻造出来的兵器,都是一等一的利器,大梁上下,也是和北辽憋着一口气呢,看谁先开口。做生意,你急,我不急,在谈判桌上,才好宰人不是。这样拖了二十天,皇上才准了北辽的使节入大梁,并让京卫军护送过来,这差事,是落到韩昭旭身上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