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言情小说>明末最强走私犯 > 第1198章 自食恶果(第1页)

第1198章 自食恶果(第1页)

在那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末年,崇祯帝的心思如同被阴云笼罩的紫禁城,深沉而不可测。虽然崇祯并未如魏藻德所愿,毅然下令斩杀孙传庭,但将其囚禁于暗无天日的地牢之中,这一举动,于魏藻德而言,亦不失为一枚可接受的棋子。

魏藻德心中暗自盘算,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那笑容里藏着狐狸般的狡黠与阴狠。他深知,孙传庭虽一时落难,但其威望犹存,势力未散,若不及早除根,日后恐成心腹大患。于是,魏藻德决定趁此良机,不动声色地瓦解孙传庭的势力,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又能致命一击。

是夜,魏藻德身着华服,步履轻盈地穿梭于宫墙之间,月色如水,却照不亮他心中的阴霾。他来到一处偏僻的角落,与几位心腹密谋。烛光摇曳,映照出众人脸上各异的表情:有贪婪,有畏惧,更多的是对权力的渴望。魏藻德低声细语,言辞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绝:“孙传庭虽被囚,但其羽翼尚丰,我等需步步为营,逐一剪除,方能高枕无忧。”

次日,魏藻德便开始了一系列精心布局的行动。他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派遣亲信,以各种名目接近孙传庭的旧部,或以重金诱惑,或以威逼恐吓,逐步离间孙传庭的势力。朝堂之上,他更是巧舌如簧,利用权势编织谎言,使得孙传庭的忠诚之士人心惶惶,疑虑丛生。

与此同时,京城的街道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百姓们虽不明就里,却也能感受到那股暗流涌动的气氛。茶馆酒肆里,人们议论纷纷,关于孙传庭的遭遇,关于魏藻德的阴谋,各种猜测与谣言四起,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刺骨而凛冽。

而身处牢狱之中的孙传庭,虽身陷囹圄,心却如明镜。他闭目凝思,仿佛能穿透厚重的石壁,洞察外界的一切。他的脸上,没有绝望,只有淡然与坚韧,那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也是对未来不可知的坚定信念。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随着魏藻德与孙传庭之间那场波澜壮阔的争斗缓缓落下帷幕,表面上,魏藻德似乎赢得了彻底的胜利,他的权势如同春日里肆意蔓延的藤蔓,无处不在,无人不晓。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胜利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众人对魏藻德深深的鄙夷与不屑。

魏藻德,这位曾经默默无闻,如今却权倾一时的政客,他用以羁押孙传庭的手段,无非是那些见不得光的阴谋与陷害。这些行径,在朝堂之上或许能暂时蒙蔽君主的双眼,但在民间,在那些深知是非曲直的人们心中,却如同明镜一般,照出了他丑陋的灵魂。

人们私下里议论纷纷,对魏藻德的所作所为充满了愤慨与无奈。他们知道,魏藻德之所以能够得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孙传庭的太过正直与磊落,不屑于那些阴谋诡计。而他们自己,那些没有孙传庭那般实力与威望的朝臣,更是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与不安。

他们害怕,害怕自己某一天也会成为魏藻德阴谋下的牺牲品。他们深知,自己与孙传庭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实力上的,更是那份敢于直面权贵、不畏强权的勇气与决心。他们担心,一旦魏藻德将矛头指向自己,他们是否能有足够的智慧与力量去应对,去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安危。

因此,尽管魏藻德在朝堂之上风光无限,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他却如同一个被众人唾弃的小丑,永远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与敬仰。而那些曾经与孙传庭并肩作战的同僚们,更是对魏藻德充满了深深的恨意与敌意,他们暗中誓,总有一天,要揭开魏藻德的真面目,为孙传庭讨回公道。

另一边,当魏藻德与孙传庭的争斗尘埃落定之时,牛二却在边城之下,以雷霆万钧之势,打下了那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胜利的喜悦并未让他沉醉太久,因为等待他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烂摊子。

朝廷的腐败与无能,早已将这片土地啃噬得千疮百孔。牛二踏入这座边城,只见街巷萧条,民不聊生,到处都是废弃的房屋和破败的市场。然而,在这荒凉之中,却有一股坚韧不拔的力量在暗暗涌动,那就是那些剩下的军人。

这些军人,有的是曾经的边关守将,有的是流离失所的士兵,他们因为战争而聚集在这里,成为了牛二治理边城的重要力量。对于牛二来说,治理这样一个烂摊子虽然困难重重,但有了这些军人的支持,一切似乎都变得小菜一碟。

牛二深知,要恢复边城的繁荣,先要解决的就是民生问题。他开始着手整顿军纪,严惩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和贪官污吏。同时,他积极组织军人参与城市建设,修缮房屋,开垦荒地,展农业和商业。在他的带领下,边城逐渐焕出了新的生机。

那些军人,在牛二的带领下,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不再只是战场上的杀手,更成为了建设家园的能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边城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也为百姓创造了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牛二和军人们的努力,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和支持。他们开始相信,这个曾经的乱世之地,在牛二的治理下,一定能够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而牛二也深知,这一切只是开始,他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挑战要面对。但他坚信,只要有了这些军人的支持,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能够一一克服,让边城成为一个真正的乐土。

而就在牛二在边城励精图治,逐步稳定局势之时,秦城战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猛然间传回了朝廷,瞬间在朝堂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朝堂之上,原本就紧绷的氛围此刻更是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臣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有的震惊,有的忧虑,更多的则是惶恐不安。他们知道,秦城的失守,意味着边疆的防线又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国家的安全再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崇祯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仿佛要将每一个人的心思都洞察无遗。大臣们不敢直视他的眼睛,生怕自己成为那个触怒龙颜的倒霉蛋。

朝堂上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大臣们都知道,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怵了崇祯的眉头,否则,轻则贬官罚俸,重则身异处,甚至株连九族。因此,他们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沉默,生怕自己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

崇祯帝看着下方的群臣,心中充满了愤怒与失望。他深知,秦城的失守,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朝廷腐败、官员无能、军队涣散的直接体现。他恨不得将这些无能的官员都拖出去斩示众,以儆效尤。

然而,愤怒归愤怒,崇祯帝也知道,此时此刻,他不能意气用事。他必须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应对当前的危机。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吐出,试图将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诸位爱卿,”崇祯帝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秦城失守,是我大明的耻辱。朕知道,你们心中也必定不好受。但是,现在不是自责和推诿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是能够挽救大局的策略。”

说完,崇祯帝的目光再次扫视着群臣,仿佛在等待他们的回应。大臣们知道,这个时候,他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朝廷出谋划策,共同度过这场危机。于是,他们开始纷纷言,提出了各种应对之策。

朝堂上的氛围虽然依旧压抑,但已经有了一丝转机。大臣们知道,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保卫大明的江山社稷。

“陛下,秦城不过是一个二流将军,其才略与勇武,在对阵牛二这样攻势凶猛、智勇双全的将领时,显然力不从心,他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温体仁缓步出列,对着崇祯帝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惋惜,“吃败仗,其实也是早晚的事情。臣以为,当前之急,在于如何收拾残局,重振军威,而非一味责怪秦城。”

崇祯帝闻言,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地望向温体仁,似乎在权衡他话中的分量。朝堂之上,众臣皆屏息以待,气氛凝重。

“温卿家所言,不无道理。”崇祯帝沉吟片刻,终于开口,“秦城虽败,但亦是我大明子民,其罪当罚,其情亦需恤。然则,牛二之威,不可小觑,朕需一能征善战之将,以克敌制胜,挽回我朝颜面。”

温体仁闻言,心中暗自盘算,随即又道:“陛下圣明。臣斗胆举荐一人,或许能担此大任。此人便是昔日与孙传庭齐名,素有‘铁血将军’之称的李定国。他武艺高强,智谋过人,若得此人,定能击败牛二,重振我朝军威。”

崇祯帝闻听李定国之名,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随即又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李定国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此人性格刚烈,难以驾驭,若用之不当,恐生变故。

“李定国……”崇祯帝低声念叨着这个名字,仿佛在权衡利弊,“温卿家,你去查明李定国的近况,若其确有出征之意,朕可考虑重用。但切记,务必确保其忠心耿耿,绝不可有二心。”

温体仁领命而去,心中却暗自窃喜。他知道,李定国一旦出山,必将成为他手中的一枚重要棋子,无论是对付牛二,还是将来在朝堂上的争斗,都将为他增添不少助力。

朝堂之上,随着崇祯帝的决策,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之中。而李定国的名字,也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还有一事,臣认为极为重要,那就是我们需要详细了解秦城战败的整个过程。”温体仁的话语在朝堂上回荡,他的眼神坚定,显然对此事极为重视,“通过深入了解战败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警醒自身,以免在未来重蹈覆辙。”

崇祯帝点了点头,对温体仁的提议表示赞同。他知道,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只有从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进步。

“温卿家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查清秦城战败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战略上的失误,还是战术上的不当,都要一一呈报上来。”崇祯帝吩咐道。

温体仁领命,心中却暗自盘算着如何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

而此时的魏藻德,看着温体仁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心中充满了愤怒与嫉妒。他本以为,随着孙传庭的被囚,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将无人能撼。没想到,刚解决了一个大敌,又冒出来个温体仁,而且看起来,这个温体仁比孙传庭更加难缠。

魏藻德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他知道,自己必须想办法应对这个新的挑战。他暗暗誓,无论温体仁如何狡猾,他都要将其击败,巩固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

朝堂上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而凝重,众臣都知道,一场新的争斗即将展开。而在这场争斗中,无论是温体仁还是魏藻德,都将全力以赴,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份权力与荣耀。

“宣长城传令兵。”崇祯帝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久,一名衣衫褴褛、满身风尘的传令兵被带到了朝堂之上。他跪倒在地,双手颤抖地捧着一封战报,显然是从边城长途跋涉而来,历经艰辛。

“陛下,边城急报!”传令兵的声音沙哑而低沉,透露出长途奔波的疲惫与紧张。

崇祯帝接过战报,目光迅扫过上面的文字,脸色愈阴沉。他放下战报,看向传令兵,沉声道:“你详细说说边城生的事情,以及秦城被俘的经过。”

传令兵颤巍巍地站起身,开始讲述边城的战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惊恐与无奈,描述了秦城如何率军迎战牛二,却因战术不当、兵力悬殊而节节败退。最终,秦城在混战中被俘,边城陷落,军民死伤无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