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牧这话,李世民动容了。
“小牧,你说的对,只要百姓能吃饱饭,谁也不会去干那掉脑袋的事。”
“所以说,世家能不能忽悠到百姓,主动权是在朝廷手里,而不是世家手里。刚刚在宫里我之所以那么有底气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我已经破了世家这个看似完美无缺的阳谋局,就是因为我知道,大唐的百姓已经可以吃饱饭。百姓能吃饱饭,就是我的底气。”
张牧说完,喝了一杯酒后继续说道:
“陛下,你渭水河畔受辱,对东突厥卑躬屈膝,对世家一退再退,为的是什么?你忍辱负重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百姓吃饱肚子吗?这不就是你忍辱负重的目标吗?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你为他人付出,他人也会给你带来福利。你忍辱负重让百姓吃饱肚子,百姓也让你摆脱世家的威胁。其实百姓很可爱,他们没有勾心斗角的尔虞我诈,没有上蹿下跳的花花肠子,他们只是想吃饱肚子,他们只是想让一家老小不饿死。这过分吗?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上面老的顺利离去,下面小的顺利长大吗?这不是最基本的吗?如果一个帝王连百姓这点要求都做不到,那帝王但凡有点人性都得自己撒泡尿淹死自己。”
“小牧,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从赈灾开始,到拿下粮商,让百姓有饭吃。到从寺庙拿出钱财,让朝廷有钱赈灾。再到从安南弄回粮食,让朝廷出征东突厥不用向百姓征粮,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
“不,不是我的功劳,都是陛下你的。陛下,你别这么看着我,我说的都是实话。虽然事情都是我做的,但是,机会是你给我的。如果你像有些帝王那样,眼红我的家产,把我的家产据为己有,我也没机会替你办这些事。”
“你合法所得,你有付出,存些钱财无可厚非,朕如何能眼红?”
哎,当年沈万三如果听到你这话,肯定痛哭生不逢时。
“陛下,你的肚量让我决定拼尽所学为你出力。如果不是因为你有容人之量,打死我一顿,我也不能………………”
张牧话还没说完,李世民就打断说道:
“小牧,你我之间不用拍马屁。既然世家的威胁没有了,那朕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全心筹划明天出征东突厥的事。”
听到李世民这话,再看着李世民得意的容貌,张牧赶紧拦住准备起身离开的李世民。
“陛下,百姓吃饱肚子只是第一步,下面的事情还多着呢?”
“还有啥事?不是你说百姓只是为了吃饱肚子吗?”李世民一边吃惊说,一边重新坐了下来。
“陛下,人的思想会随着所得到的生改变。比如你,你们李家刚起兵时是想着做天下之主吗?不见得吧,我猜想你们李家刚起兵时是想着拥兵自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个好的出路吧?后来随着你们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多,手下小弟也越来越多,你们的目标也生了改变。看着天下没有一个能打的对手,你们这才把目标定为坐拥天下,是这样吧?”
看到李世民不吱声,张牧继续说道:
“百姓也是这样,百姓一开始确实是想着吃饱肚子,这是最基本的事。随着他们吃饱肚子后,他们想的是吃的好,吃的精,吃的有营养。最后甚至是有余钱去旅游,送孩子去好的学校读书。总之,人心就是贪心,永无止境,不可能满足。。”
“那这个局怎么破?”听到张牧这话,李世民赶紧追问道。
“简单,让大家都是一样的。贫富两级分化是矛盾的集中点。只要所有人都是差不多的,那贪心就会被无限的压制。如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那贪心就会被无限放大。当大到一定程度后,就算大家能吃饱肚子,也可能会搞事情。这么打个比方吧,在没吃饱肚子时,吃饱肚子是第一要数。当吃饱肚子后,大家追求的将不再是普通粮食,而是精神粮食,我管精神粮食叫做幸福感。只要大家幸福感强,那么大家就能安居乐业。如果幸福感不强,那大家就算天天大鱼大肉,心里也不舒服,想着搞事情。”
“小牧,这个幸福感从何而来?”李世民越听张牧这话就越上头。
“问的好,幸福感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幸福感是比出来的。不是说钱多就有幸福感,也不是说钱少就没有幸福感,其实幸福感跟钱多钱少没关系。打个比方,如果我家有十贯钱,你家有十一贯钱,那么我是幸福的,幸福感爆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非常友好,会和睦相处。如果我家有一万贯钱,你家有一千万贯,那么我是不幸福的,我的幸福感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我会仇视你,眼红你的钱财。你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打压我,让我没有出头之日,防止我翻身,钱财过你。这就是矛盾,这就是动乱的前兆。如果一个朝代展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那么这个朝代离灭亡就不远了。”
李世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差距?小牧,说的好。当年我陇西李氏之所以要起兵,就是看到前隋贫富差距太大,已经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境地。为了活命,百姓只能跟着我们造反。”
听到李世民这话,长孙无垢开口说道:
“我倒是觉得什么吃不饱饭,吃得饱饭,这都不重要,贫富差距最重要。如果所有人都吃不饱饭,那大家也不会想着搞事情。反正大家都是一样的,等死呗。可是如果有人饿肚子,有人却有馒头吃,那必定会引起纷争。所以,贫富差距是引起纷争的第一要数,这和吃不吃得饱饭无关。”
“有道理,世家现在之所以吃瘪,就是因为他们有钱,百姓仇视他们,这才是重中之重。”听到长孙无垢这话,李世民很是赞同。
张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