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殿试也快要接近尾声。
北宋以前,殿试往往按一定比例进行录取,自然有一定比例被淘汰。
到了宋朝,曾经写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么霸气又牛逼的人物张元,就是因为多次被殿试淘汰,报国无门后,转而投靠了西夏,辅佐西夏国主元昊打得北宋丧师失地,颜面扫地。
北宋为此进行了反思,对殿试进行了改革,只要能参加殿试的贡士都予以录取,防止人才外流。
明朝初期,殿试情况大抵也是如此,只要不在殿试上犯浑捣乱,出现悖逆之语,或者在考试前突疾病或因死了爹娘缺考,基本上都会被录为进士。
因此,大明殿试进士名额与贡士名额基本持平,只是考试排名有些差异而已。
殿试成绩一般分为三甲,一甲只录取三人,称进士及第,也就是传说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这三甲统称进士,
按老朱以前的明,会试分设南、北榜,各录取五十名,辽东额外给十名。
建文称帝后,曾经举行过一次会试,为打压辽东,又取消了辽东的特殊待遇。
这次会试是永乐登基后的第一次会试,为了广纳贤才,永乐特意吩咐礼部给了南北榜各一百五十个名额,产生了三百名贡士。
到永乐主持殿试时,又给在京通过乡试的宗室、勋贵子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可以直接参加殿试。
快到午时,永乐终于用御笔钦定了殿试的一甲前三名。
几位主考也共同商定了剩下一百八十名进士,除了提前弃考的,中途罢考的,文章立意太差的外,都是进士。就连好多宗室和勋贵子弟也因此混进了进士队伍。
朱永熥在这次殿试中表现不俗,竟然是二甲第二十八名,叫做进士出身。唐王朱桱被录入三甲第三十二名,叫做同进士出身。
和后世官场经验大同小异,成绩好的不一定适合做大官。但是,进士比举人的展空间还是要大得多。
永乐见进士名单基本出炉,伸了个懒腰,这才对潘六子说道:“宣大臣们上朝议事吧,高中的进士们就站在一边旁听,算是进入朝堂的第一课。”
“陛下,臣左都御史方孝孺有十疏上谏。”
待百官进入奉天殿,山呼万岁之后,方孝孺主动出击,也来了个先声夺人。
该来的总会来。此时的永乐手里已经攥紧了一把利刃,但还是打起了太极,一脸皮笑肉不笑。
只见他态度谦和地应道:“哦,方御史果然是位敢于直谏的诤臣。让你跪了半天,朕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不过哩,大家都知道,交趾一事已经拖了好久,等朕先决断完国事好不好?”
他昨晚虽然没有睡好,可是早上又睡了个回笼觉,体力可比下面的方孝孺强多了。
所以他这时候显得格外有耐心,好像是在和方孝孺商量着来。
方孝孺知道,虎卑其势,狸卑其身,后面藏的尽是阴谋诡计。
永乐越是低姿态,他越是小心翼翼地揣摩永乐的真实意图,暂时没有反对。
所以方孝孺也识相地答道:“臣遵旨。”
永乐见方孝孺有些谨慎,决定再晾他一晾,突然虚晃一枪,又转向另外二人,说道:“宁王,杨寓,你们是兵部尚书,交趾该如何善后,拿个章程出来。朕还等着一会儿有人批龙鳞哩。”
宁王连忙说道:“启奏陛下,臣等以为,如果放任交趾独立,今后四夷必将离心离德,此风不可涨。臣请从原大宁都司精选五千兵马,会同广西都司三卫兵马,再次南下犁庭扫穴,誓必将胡氏兄弟抓回应天。”
宁王始终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他也很想通过立下边功奠定在朝堂上的地位。
永乐又问道:“辅和兵部其他大人的意见呢?”
蹇义答道:“回陛下,交趾也是太祖皇帝和陛下当年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应当寸土必争。”
杨寓也说道:“臣附议。只是粮草……”
永乐果断打断道:
“不要再打辽东的主意。辽东一肩挑西域,一肩还挑着辽东,负担够重了。”
“再说,朕现在是皇帝了,还天天给你们当免费的长工?你们要用兵,朕不反对。至于粮草,你们内阁和兵部自己想办法。说其他的事情吧。”
永乐心里一点都不想出兵,但是如果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估计没有多少人接受,又是一场注定纠缠不休,甚至是上纲上线的讨论。
与其这样,不如让实践去检验吧,只可惜又要死好多大明士卒。
不一会,杨荣上前奏道:“臣礼部尚书杨荣有事要奏,今日殿试,有三十人于试前弃考,二十二人退考于后。恳请陛下将弃考、退考之人革去功名。”
永乐阴阳怪气道:“唉,朕真是有些昏庸,竟然把这些读书人伺候得太好了,喂得太饱了。”
继而,他又决绝道:“弃考、退考之人,既然自绝于朝廷,就让他们得偿所愿,革去功名,留档存查,永不录用。下一个。”
蜀王又上前奏道:“臣户部尚书朱椿恳请督促浙江布政使司尽快缴齐累年所欠丁役钱二百万石。”
永乐问道:“浙江那么富裕,怎么也会拖欠丁役钱?”
蜀王答道:“回陛下,臣是接收户部账簿时才现的。三年前,朝廷为了应对燕王、宁王难,在浙江临时加收了二成粮食作为转送军需的丁役费用。浙江一直拖着没有缴齐。”
永乐说道:“既然是三年前定的丁役钱,那就找三年前主管户部的夏吉去催收吧。”
永乐现在心里窃喜,蜀王朱椿既是一个好托儿,也是一个好帮凶,让他管理户部没几天,又给他找到了击垮方孝孺一伙的一个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