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言情小说>[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235 章(第1页)

第 235 章(第1页)

第235章

*

宣抚使是镇抚一方的军政长官,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及统护将帅、督视军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任,地位比安抚使更高。

因为宣抚职权太重,所以原则上是有事则设无事则废,直到真宗年间宋辽开战朝廷才开始派宣抚使去河北、河东一带安抚百姓劝勉官员。

仁宗年间北边没有大规模战事西北又开始战乱,朝廷便又往陕西派宣抚使安抚百姓劝勉官员,也就是那几年,宣抚使的主要责任从民事转为军事,之后就一直到现在。

陕西四路是后来分开的,西北防务分为鄜延、环庆、秦凤、泾原路四路,京兆府所在的永兴军路被沿边四路拱卫其中。

安全是安全了,对前线战事的控制力也弱了。

韩绛到西北后没来京兆府,而是直接去鄜延路准备继续推进横山战略。

横山位于宋夏边境陕西段,山以南为宋境。

横山地区水草丰美宜牧宜农,其中有茶山,能出产良马,还有盐铁矿产。

对西夏来说,横山地势高,山上还有前朝修筑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俯视大宋沿边堡寨。

而对大宋来说,占领横山则可切断西夏左臂扭转战局。

可天险丢了之后哪儿那么容易拿回来,自从横山被西夏占据,大宋基本上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更别说夺回横山了。

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大败之后大宋被迫和西夏议和,全天下都知道党项人说话不算数,国书上写好的合约撑不了多久,他们必须趁西夏再次犯边之前稳住西北的局势。

横山战略是范文正公和诸多西北守将一点点试出来的,精髓只有八个字:筑城迫城,移寨攻寨。

西夏骑兵来无影去无踪,但补给不及时。

大宋士兵战斗力不足,见到小利小胜必贪功轻进,且不长记性,同样的诡计中了十次还能再中第十一次,但他们有整个大宋做后盾,即便败了十一次也有机会打第十二次。

西夏的优势是兵强马壮,大宋的优势是钱多粮多,硬碰硬不是办法,弃短就长放为正策。

范文正公久在西北前线,边军将领更是大半辈子都在和党项人打交道,败仗打多了总能琢磨出门道。

硬碰硬容易吃亏,他们可以集中兵力拿下一地后大量修筑堡寨留兵据守,利用西夏军队补给不济的弱点坚壁清野避其锋芒,然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渐缩小西夏军队的活动空间,最终一举平定西夏。

如果西夏大举进攻,他们坚壁清野逼西夏大军分兵劫掠以补充粮草,同时派兵在各村寨设伏将分散开来的西夏游骑逐个击破。

西夏军绕开堡寨长驱直入更好,到时直接前后夹击对方想跑都难。

问题是,横山战略的精髓是“持重守御”,重点放在这个“御”字上,范文正公也没让他们上来就从到西夏境内修筑堡寨啊。

苏景殊刚过来的时候昏昏

欲睡,听到这里立刻精神起来,找出舆图摊平放在桌上然后问道,“元帅,韩相公准备在哪儿筑城?()”

?劗??襬襬?&1dquo;?豔??葶坿??????恬??劃齞虎????湿????n繶???羉?????譛?????????()?[()]『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王韶那边拿下河湟后绥州想干什么都行,现在就深入西夏境内筑城怕是脑子被驴踢了。

他就问一句:罗兀城修好后怎么守?

那地方在横山境内,四面八方都是西夏的地盘,大宋忽然去建城西夏肯定会派兵去打伏击。

鄜延路的兵力不可能都用在一座城池上,他们怎么守?

范文正公等人当年提议经略横山得益于种世衡种老将军的经验,种老将军镇守延州时外围堡寨几乎都被废弃,延州无险可守朝不保暮,老将军便在延州东北两百里的地方修建新城加强防御。

新城要派兵驻守,守军要喝水吃饭,城址离延州有两百里粮草运输困难,种老将军便命人凿开地下的石头引来山泉,又在附近开了两千顷营田,以低价卖粮和贷款本钱为饵招募商贾到新城经商,如此也能保证守军的基本生活。

新城凿开石头引来泉水来解决用水问题,因此取名为青涧城。

只要商人愿意来,驻守当地的士兵和家眷就能正常生活,时间长了还能通过收税来增加收入,再加上时不时前来归附的小部落,青涧城慢慢就能形成正常的城池。

事实证明种老将军的法子很有用,延州守军后来继续向前修筑新的堡寨,之后又花好几年的时间将延州外围那些原本废弃的堡寨重新捡了起来。

青涧城的成功经验也给了他们信心,于是范文正公在庆州城外一百五十里处筑大顺城打通庆州、延州的道路,在加强庆州防御的同时让二州在战时可以互相救援。

近几年西夏攻打大宋败多胜少固然是西北将士拼死杀出来的结果,但是沿边能够互相支援的堡寨也功不可没。

修筑堡寨的重点:建城、屯田、招募商贾经营。

先建城让守军有城可守,再引水屯田保证即便后方粮草运不过来也不至于让守军饿死,最后招募商贾来经营城池。

定居的人口越多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党项人见到城里那么多人也不敢轻易来犯。

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游骑劫掠也只会挑弱小的村寨下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